如果再當一次新鮮人-公共事務與行政管理學系助理教授陳欽春

30年前本人也和大家一樣初為大學新鮮人,當年的大學生懷抱著青年四個大夢。第一個大夢尋求人生的多元價值,形塑自己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的一種期望;第二個大夢是在追求人生價值中,找到能夠給予鼓勵、傾聽、訴苦和分享成就的良師益友;第三個大夢是終身學習的事業與志業,特別在當前網路經濟、創意產業潮流中,開拓新的工作契機與紮實工作態度;而第四個大夢為愛的追尋,不僅認清自己愛惜自己,也尋求愛情、友情、親情、與關懷世人之大愛。人生價值、良師益友、終身志業和愛的尋求,將這四個大夢也轉送給新一代的青年。

事實上,大學四年影響個人至深,也決定他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。在我那個年代,台灣解嚴初嘗實質民主的果實,面對國家轉型與社會解放的需求,大學生作為社會良心及改革先鋒,有人選擇激進衝撞的路線,走向街頭、佔領廣場,促成國會全面改選及總統直接民選;但有更多人選擇「寧靜革命」的作法,或從軍報國、或科技創新、或社區紮根…,以自身所學為改革後的台灣注入更多的生命力,那時候大家稱我輩大學生為「野百合」,取其純潔、草根、自主和堅韌生命力之意。時序至今,時下年輕人面對許多未有的壓力而自稱為「柳丁族」,導致許多人對於大學的期待窄化,甚至淪為為職業訓練及介紹所;在此,特別勉勵公事系的新成員,大學是打造夢想、落實階級流動的場域,未來四年如何自主性學習、客製化規劃,將能實踐各種可能的人生願景。

憶起當年,台灣正逢中美斷交、風雨飄搖之際,由於父親是軍人,我的志願也是報效國家,當時中正理工學院(即現今國防大學理工學院)的國防武器研發的搖籃,也是我的第一志願。軍校唸了一天回到了家裡,只為了主宰自己的生涯,錯誤的志願序以及住進大四新聞系為主的學生宿舍,大二轉系至新聞系讓我從自然科學轉軌至社會科學,也改變我的大學及未來的生涯規劃。在新聞系的開闊學習領域中,很幸運地在法政課程老師群的引領下(包括彭懷恩、李念祖老師等),選擇政治學門作為自己的專業,並進一步至政治系及法律系選修政治學、國際政治、國際法等學科,充實自己的學科底蘊;到了大四,結合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,一起到台大政治系旁聽行政法、公共政策和中西政治思想史…等,這種橫跨校園的旁聽課程,也奠定日後走向教職的學術基礎。

當然,社團生活也是我大學的重心,大一在口琴社吹吹這個隨身樂器,並在升大二暑假參加救國團「新聞人員研習會」,這是救國團寒暑假自強活動隨隊記者的訓練營隊,自此和救國團活動結下不解之緣,也上山下海親身體驗各種自強活動營隊;尤其,大三暑假接下「新聞人員研習會」總召集人,上至課程設計安排、下至輔導員挑選與學員訓練,讓我充分得到授權與成就。同時,接受指導老師的任命,擔任「文化一週」總編輯一職,這是媲美「銘傳一週」的週刊型報紙,所不同的是「文化一週」內另有英文報及攝影報,而且全由大三A、B兩個班級學生負責採訪、編輯、廣告、發行等業務,記得當年指導老師勉勵我「台灣沒有幾家報社擁有一百多位記者,而且你必須在沒有薪資及獎懲權力下,領導這群人每週出刊」,很自豪地順利完成大三這個任務,並獲得全國大學刊物特優的殊榮。

現在大學生的打工,多半是加油站、超商或一般商家,但我想到的不僅是貼家用,更該是學以致用。我的第一份打工是應徵中央日報擔任文字校對,只不過當天有個教育專欄作家請假,自此擔任三年兼職的專欄作家。為了進一步補貼新聞系學生需要的攝影器材,我也應徵擔任家教,這一任教經驗日後在研究所時把我推上南陽街高普考補習班,也奠立了日後講台教職工作的基礎。

當然,友情和愛情總是務實與浪漫兼具的情感抒發,更是理性與感性共融的智慧成長。無論是課堂、社團、辦報或升學,我們組合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,或苦、或樂、或悲、或喜,總有好友相伴快樂相乘、痛苦相除,直至如今雖各自成家立業,但定時相聚不忘當年青春風華;而愛情的魔力,激發成長的動力,雖然分手時刻骨銘心,看到書中「全世界有幾十億的沒有愛過你,甚至不認識你,擬都不會恨她;為什麼你會恨一個愛過你的人?只是現在她選擇不能愛你?」,而這段話讓一切釋懷,更令我擁有整個美好家庭、浪漫滿屋。

上述是我的大學生涯,剛開始是一個任憑聯考分發,且對未來一片茫然的新鮮人,有幸認識一群大四新聞系的學長室友,帶領我轉向社會科學的領域。逐漸在認清自己、掌握機會與面對挑戰的過程中,從課堂學習、社團磨練、打工體驗及愛情衝擊等,讓我在大學釐清自己的目標、紮根自己的學習基礎,甚至在大學消磨「未來人生可能犯的錯誤」,也讓自己擁有許多大學的故事。當然,現在年輕人「聰明」多了,不像我們以前的大學生「笨傻」了一些,但是奇妙的是通常年輕做愈多傻事的大學生,反而日後會有更多的成功故事。

現在的大學新鮮人,可能沒有我們當時的風雨飄搖、憂國憂民,但卻必須面對全球競爭、內外交迫;也許沒有我們過往的篳路藍縷、經濟起飛,但卻必須經歷金融危機、經濟緊縮;也許沒有我們那般的威權解體、民主初綻,但卻必須迎接百家爭鳴、資訊爆炸。如果再讓我重作新鮮人,縱使環境不同、氛圍相異,但當年的理想熱情、青春活力、樂在學習、掌握機會,依然是我大學生涯不可或缺的精神要素。所謂「緣起不滅」~各位進入大學是緣、來到銘傳是緣、走進公事更是緣,唸哪所學校、科系、與哪些同學相伴都是緣,「不滅」的是人生動力與自我期許,以及接下來各種機會、挑戰的自我選擇。

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兼系主任

 陳欽春 敬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