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再當一次新鮮人-公共事務與行政管理學系教授紀俊臣

個人檔案:公共事務與行政管理學系教授

畢業學校: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

最高學歷: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法學博士、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經濟法律系博士後研究

 

“Freshman”固然多半譯為「新鮮人」,其實Freshman就是「大一學生」的意思。想起1968年暑期大專集訓接受整整二個月的革命洗禮後,於當年10月初高高興興到臺北羅斯福路四段「臺大校總區」註冊;隨之,成為臺大新鮮人。時光匆匆,一愰過了49個年頭。在這將近半個世紀的歲月,正是中華民國邁向民主化、全球化的世代縮影,;能夠在這個創造經濟奇蹟的世代,善盡公民的角色,堅持知識分子的原則,以公務員的專業行政服務中央或地方公部門,以專業知識教育傳道、授業、解惑;尤其從事大學知識教育長達40年之久,對於新鮮人自然有諸多期許。

如果時光可以倒流,不論在公立或私立大學重作新鮮人,將有如下的角色自認(role-knowledge),包括:

1. 充實語言和語文能力

現在是知識經濟(knowledge economy)的時代,知識要不斷的充實,首先就要有好的追求知識工具;此即是語文能力。不僅能寫,而且能講;不僅是本國語言能力,而且有外國語言能力;最好有第一種外國語言能力外,尚且有第二種外國語言能力。這是修習大學課程即可做到的「能力培育」,希望新鮮人不要虛度光陰,竟在語言能力上一無所成。

2. 強化數位應用能力

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數位世代(digital era)。知識的追求比起過去世代容易和方便,但數位知識卻日新月異;過去的知識如何在最短時間掌握和了解,對於未來的世代發展趨勢如何在最短時間內有一個成系統的知識,甚至成為知識庫,就在於如何強化數位應用能力。大學課程已允許跨系、跨院修習;甚至可以跨校修課。務望新鮮人能善用「知識修習」的方便性,在數位知識上能與時精進。

3.善用時間參與學校社團活動

知識來自各方,「大塊假我以文章」,在大學四年的不算短的日子裡,應該是努力念書,但書本外尚有諸多可充實非本科系的知識,那就是參加校園社團活動。社團活動可以培養同學多一個專長;亦能充分體會「群」(group)的價值。「在家靠父母,出外靠朋友」,朋友有許多因參加社團而結成莫逆之交,甚至成為終身伴侶。一個從不參加社團活動,只知讀書的書呆子,在變化莫測的未來世代,將很難活得愉快。社團活動充實大學的生活,也增加生活情趣,絕不可錯過。

4.思考未來的志趣所在,充實發展條件

新鮮人所就讀的科系,只是各種條件下的落點;它未必就是志趣所在。因之,大一的同學固然課程不能荒廢,甚至各科都要全力以赴,始得以大一的成績爭取轉系,乃至轉學的機會。志趣固然需要培養,但多少與自己的興趣有關;尤其家庭的背景,亦是一大考量因素。在大一的科系選擇,絕不是升上大二就不能改變。是以好好思考個人志趣所在,把大一成績念到高分,轉系容易,雙主修亦不困難;就是轉學,也才有勝算。

重做大一新鮮人,對我而言,或許是做夢,但對各位剛到大學校園的新鮮人,則是一方面在夢中找到未來夢想的方向;另一方面也是在現實中充實未來夢想的機會。機會稍縱即逝,如何把握住任何「選擇自己夢想的機會」,就是大一新鮮人的自我期許。